0 Comments

《LOGO STYLE》书籍设计/印刷大揭秘

发布于:2017-03-21  |   作者:广州网站建设  |   已聚集:人围观

《LOGO STYLE》是我毕业后步入社会的第一个作品,从刚进入公司接手此书到印刷成品, 这本书经历了大约4个月的时间,期间我记录下了这本书的设计与印刷过程,并在整理后与配上文字与大家分享。

 

▲ LOGO STYLE 书籍封面

 

▲ LOGO STYLE 书籍封面

 

 

 

封面设计过程:

 

▲《LOGO STYLE》的最初方案

 

《LOGO STYLE》这本书的架构是以四个设计风格(装饰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数字时代)的发展顺序建立起来的,因此,在刚接手《LOGO STYLE》的时候,总监希望我在设计中呈现出一种的“文献感”。

 

于是最初的想法是希望通过"L" "O" "G" "O" 这四个字母与书中呈现的四种时代风格去做对应与同构,于是就有了以上的两个方案:"L" 通过威廉莫里斯的花草字母图案去表达装饰主义时期的风格特点、"O" 通过简洁抽象的几何图形去表达现代主义时期的风格特征、"G" 借鉴了后现代主义时期和安迪沃霍尔 波普、拼贴的风格特征、"O" 借鉴了日本数字化时代设计师胜井三雄作品的风格特点。

 

▲《LOGO STYLE》封面初稿蓝纸

 

关于这个方案印刷工艺的设想:封面底色为单色灰覆触感膜、四个图形四色印刷、文字和出版社LOGO烫黑金(哑黑)、文字上下的两条横线做击凹。 

其实前期初稿已经通过,封面也已经打样,但后来总监提出了对这个封面市场性的考量和读者第一眼看到封面能否马上理解并作出判断(书籍是关于LOGO设计的题材)的疑问。于是在经历过一轮沟通与讨论之后,总监给出建议,让我重新设计封面,之后再进行比较。

 

▲《LOGO STYLE》初稿与第二稿的对比图

 

第二个封面(既最终版的封面)在设计上相较于第一个的表现形式其更为直白:从书中收集到的稿件里挑选出风格特征明显且适用于封面(印刷工艺可行性的考量)的LOGO,并按照书中章节呈现的时代风格顺序依次排列,封面上的四个划分时代特点的单词也依照内文架构的顺序选择不同风格的字体。

印刷工艺的设想:封面底色采用专色印刷、覆触感膜、黑色文字部分为烫金(哑黑)、LOGO则直接采用击凹的方式去呈现。

作为设计师,两个方案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我都很喜欢,但最终采用方案2的原因,主要还是基于对市场的考量,鲜艳的颜色以及完整统一的印刷工艺会更加容易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且在短暂的驻留时间下,这样的呈现方式也让书籍的内容更加清晰。

 

 

封面印刷过程:

 

覆  膜

 

触感膜相较于普通的光膜、哑膜,其本身会带有一种类肤质的触摸感受,让设计带有一点点的“温度感”,善本十周年系列的十本书,都采用了触感膜。

 

▲ 由于《LOGO STYLE》过膜时我不在现场,因此使用了我拍摄其他书籍过触感膜时的照片。

 

 

烫  印

 

为了结合封面的整体感觉,文字部分采用了烫黑金(哑光黑色)的方式,烫印的部分会有微微的凸起。

 

▲ 烫金板菲林

 

▲ 调板:在烫印机下面垫上不同大小、厚度的纸板,来确保完整的烫印效果。

 

▲ 调板的过程

 

▲ 调板过程中试烫的样张

 

▲ 烫印完成的封面纸张

 

a6fc58ce913ba801219c772d9e82.jpg

▲ 由于是精装书,封面纸在烫印后需要进行裱板,而深度的击凹也需要裱板后进行

 

 

击  凹

 

书籍封面采用直接击凹的方式表来呈现不同时代的LOGO,结合触感膜的使用,拥有很棒的触感体验。

 

▲ 击凹工艺调试中

 

▲ 击凹工艺的蓝纸

 

▲ 击凹工艺在调整压力大小的过程中,需要借位来确保每一处细节都能烫印完整且不爆边

 

▲ 击凹铜板,由于我们要求击凹的深度要足够大,所以选择比铝板更为坚硬的铜板

 

▲ 开始试烫

 

▲ 击凹试样,确保压力足够且不爆边

 

▲ 击凹细节

 

▲ 调试完成,开始大批量烫印

 

 

内文印刷过程:

 

内文盯色同样重要,盯色是为了确保更好的色彩还原。

 

▲ 出纸

 

▲ 总监正在对比屏幕和样张,让机长进行调整

 

▲ 印刷好的内文要晾干后再印反面,避免拖花

 

 

书籍内文设计

 

全书以四个设计时代的风格特点为框架,按照风格演化的顺序安排章节,四个章节均以 前言+访谈+LOGO展示+具体案例 的形式展开,每个章节依照不同的时代风格做不同的设计处理。

 

▲ 全书前言 概述LOGO从最初的出现到今天的发展

 

▲ 装饰主义风格设计师访谈

 

▲ 装饰主义风格的LOGO展示

 

▲ 装饰主义风格的具体案例

 

▲ 现代主义 前言

 

▲ 现代主义风格的LOGO展示

 

▲ 现代主义风格作品案例

 

▲ 后现代主义 时期前言,初稿封面上的“G”运用在了此处

 

▲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LOGO展示

 

▲ 后现代主义 特点的作品展示

 

▲ 数字时代 前言

 

5c5258ce999da801219c77c1c7f6.jpg

▲ 数字时代 访谈

 

▲ 数字时代风格的LOGO展示

 

▲ 数字时代风格的作品展示

 

最初决定选题的时候,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设计发展史的基本脉络,知晓每一个时代风格的基本特征,以便于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呈现。当然,除了“知过去,懂当下”,如果这本书能够启发到读者去发想未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106458ce960da801219c77d1fef4.jpg▲ 版权页

 

完成这样一本书,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在此要感谢 出版人:林庚利, 主编、出版总监、艺术总监:林诗健 ,责任编辑: 罗延美, 校审: Sundae Li、罗延美。

初出社会, 在第一本书的设计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做了很多的自我挣扎,不过在拿到成书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最后,希望自己在未来能以同样的心态去对待每一本我负责的书,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出越来越好的作品。

 

 

(完)感谢阅读!

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