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猴,我的名字叫“弹框”~我发现人们好像都不太喜欢我,都在排斥我~甚至到了谈虎色变,失去理智的地步。我是弹框,今天,我要为自己代言。
Tricia 在Web/App实际工作中,设计过上百个我(弹框),自然也遇到过不少关于我的讨论或争议。由于刚完成Master.TV 项目,待会儿会把设计稿作为其中的一个栗子哦~在此,先感谢下 UE设计师 Tricia 和 UI设计师 Abin,么么哒~
1. 我是谁?
在开始之前,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弹框/弹窗,是人机交互中常见的方式,常常出现于询问、警示、以及完成某个插入任务,常见于网页端及移动端。我能使用户有效聚焦于当前最紧急的信息,也可以在不用离开当前页面的前提下,完成一些轻量的任务。
2. 我有什么类型呢?
我依据交互成本可分为两大类型:模态弹框 和 非模态弹框。
3. 什么是模态?
iOS最新HIG中对模态(Modality)说明是:模态突出焦点,用户只有在完成当前的任务或关闭一个信息/视图后才能去做其它事儿。当屏幕上出现一个模态视图时,用户必须采取一个操作,才能退出模态化体验。一个模态视图可以占据整个屏幕、整个父视图(比如浮出层)或者屏幕的一部分。
简单来说,模态就是一种状态,提供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操作环境。
4. 什么是模态弹框?
模态弹框,是指我出现时,父级视图的操作被中断,用户需先解决我的任务,才能去做其他事情。移动端的模态弹框一般是指对话框(Dialog),iOS中将其定义为警告框(Alert)。Material Design中对Dialogs的定义是:用于提示用户作一些决定,或是完成某个任务时需要的一些其它额外的信息。
(1)Dialog 对话框:
Dialog对话框是一种模态弹窗。 Dialog可用于告知用户问题的具体信息以便他们做出重要的决定,或者是用于解释接下来的动作的重要性及后果 。
其构成层次是:父级页面、压黑蒙版、弹框。
一般情况下Dialog由标题、信息内容 和 功能按钮 组成,只有当用户点击了某个功能按钮后,我才会消失,App随即执行该功能操作,进入相应的功能流程。
若Dialog 对话框出现三个或以上的功能按钮,将会增加用户的功能选择负担,所以需要使用多个功能按钮选择的时候大多考虑使用Actionbar。
(2)Actionbar 功能框:
Actionbar功能框可看成是Dialog的一种延伸设计,两者都是模态弹框,用户必须进行回应,否则我不会消失,用户也无法继续其它操作。Actoinbar比Dialog拥有更多的功能按钮,Acionbar一般都设计有一个默认的“取消”功能按钮,点击该按钮后关闭弹窗,点击弹窗以外的区域时相当于“取消”功能的默认回应。
在iOS中,Actionbar的样式比较常见的是文字列表框,它出现在页面底部,以简洁的功能描述性文字展示功能按钮。当然,现在Android也不少运用该弹框的APP。
当功能按钮数量很多的时候,文字列表的形式不适合显示,此时可以用图形加文字描述排列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这种样式下需要注意弹窗内各功能按钮的UI设计和排列布局。
(3)Popover浮出层:
Popover浮出层 是当用户轻点某控件或页面的某一区域时浮出的临时视图。也是模态的。
另外,从UI设计的角度,模态弹框还经常被用于:新版本升级、广告、评分、新手指引等。
5. 什么是非模态弹框?
非模态弹框在弹出时不会中断当前页面的其他功能,在移动端主要形式是临时弹框,用于反馈、提醒,通常在超时或用户进行任意点击操作之后自动消失。Android中的临时弹框包括了 Toast 和 Snackbar,iOS中有HUD,虽然都是轻量级弹出框,但三者定义略微不同。
(1)Toast:
主要用于提示系统消息的提示框,只能以文本形式存在。开发者可以自定义 Toast 和它在屏幕上的位置。
(2)Snackbar:
针对操作的轻量级反馈机制,出现在手机屏幕下方,在屏幕所有层的最上方,只能以文本的形式存在。可以在屏幕上滑动关闭,允许承载一个行为。
(3)HUD:
iOS中的透明指示层,英文全称head up display,用于提供轻量的反馈,在页面居中位置,可以使用图标,有可变动信息,如iOS音量加减。
其中,Snackbar更像是对话框与Toast的综合,及时反馈并且可以提供一个简单的操作。Toast和HUD是相似的,用以提供系统级的反馈,且不可操作,更多的场景下并未将两者区分开,而认为是内容形式不同的Toast。
给你们科普了这么多,你也许会问,我到底有哪些优点呢?
6. 银家可是有很多优点的哦?
上面 blablablabla 了那么多,难道你还没看出来么?
我以一种层的形式出现,层的后面是半透明的遮罩或干脆没遮罩。 我能使用户有效聚焦于当前最紧急的信息,让用户在不用离开当前页面的前提下,完成一些轻量的任务。同时,又能够清晰地预见接下来要去向哪里。这种感觉是很美妙的,让用户充满自信,感觉一切全在自己的掌控中。另外,我不需要刷新整个页面,出现、退出的速度都更快,让整个过程更加流畅。
到现在为止,难道你还不喜欢我么?
7. 人们为何这么不喜欢我?
然而,许多人还是很不喜欢我,但事实上,那些令你们讨厌的我通常是指以下三种:
(1)不在用户预期之内出现的、无用的、打断用户操作的提示、告警信息;
(2)不断叠加的弹框;弹框里有弹框里有弹框...
(3)不断出现的广告弹框;
程序猿实现弹窗的成本很低,加上弹窗广告在互联网早期收益非常可观,故互联网上一度出现滥用弹窗的现象,即使到今天也仍然随处可见。因此,如果你说人们是不是要避开我,是的,你们一定要避开这三类我!但除此之外,我并没有那么可怕啦。用的合理,你会爱上我的哟~
8. 如何打扮我呢?
那么,如何合理的让我出现呢?我是不会告诉你下面这些建议的,看你还敢讨厌我!
(1)注出现的频率。别一会就弹一会就弹的,弹得蛋疼。
(2)注意美观。想要让自己产品脱颖而出,在功能做好的前提下,要展示出与众不同的特色。
(3)文案要简洁明了。别让用户不知道该选择什么,然后就没然后了。
(4)按钮有主次之分。学会引导用户,去做你想让他做的事情。
(5)节制使用。我是插入型事件,最好在传达关键或需要操作的信息时才使用。过多的我会干扰用户体验,尤其是广告类的。
(6)轻量内容。我的体积小、时间短,用户很有可能会错过,所以不适合放入大量信息。
(7)反馈及时。虽然我出现的时间短,但作为反馈机制,需要能及时、适时地对用户所处状态进行说明,在不过于频繁的情况下,及时使用有利于提升用户的体验。
(8)注意出现的场景。如APP评分类的我,不要在用户首次登录就立马出来。别人都没用你产品,你就要别人评价,是想怎么样哦?
(9)有趣性。要是在做好以上几点的情况下,还能让我更有趣,那就更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