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对于以创作为生的人来说,就如同空气和水对于生命的意义。
话要说回到去年在巴黎奥赛美术馆。在印象派馆参观的时候,穿过整片整片莫奈的睡莲,我来到一个偌大的展厅。展厅正前方挂着画家德加的芭蕾舞女作品,展厅中央还有他为舞女亲手捏造的一个雕塑小像。在空荡荡的展厅里,画面里的舞女栩栩如生,阳光让她们精致的舞裙闪闪发亮,而自如的动作也让一切都显得那么恰到好处,没有娇柔的摆姿,只有真切和随和。像要从墙上的框里走出来站到我的面前, 像一片秋风中的落叶那样轻盈旋转起来。
我被这些优雅的灵魂深深打动了。走出美术馆的一刻,就在心里盘算也像拍摄一组这样的芭蕾舞女肖像,学习大师并向大师致敬。
以下是印象派大师德加的一系列芭蕾舞女绘画作品,她们组成了我灵感的来源:
画面中的舞女们神态自若,构图新颖。在照片中,我也想要自如随意的状态,想要闪闪发亮的舞裙,想要干净柔和的画面,想要质朴简单的灵魂。然而这一切要真的实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平时最容易接触到芭蕾舞的机会是舞蹈演出,可聚光灯下的效果并不是我心里想要的。真实练功房里舞者并不穿舞裙,难以营造出氛围。芭蕾舞裙为白纱制作,极易在阳光下过曝。准备开始拍摄的时候,这些困难都在我心里浮起。
仔细观察画家画面后,不难看出他的几个特别过人之处:
1、线条的运用出神入化。无论是人体身体线条,还是芭蕾舞裙的原型裙摆,都在他作品中相得益彰。
2、光影变化柔美。芭蕾舞裙的皱褶,练功房地板的光泽,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德加的眼睛。
3、空间透视舒适。空间感在他的画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他似乎是为数不多作品中有“焦外”部分的画家。再大人再多的舞蹈教室,也被他表现的身临其境。
在想明白这三点后,我做了一些准备:
1、选择硬质纱裙而非垂性,为了更好的撑出弧形的裙摆,带来画面里的圆润线条。
2、尽量选用舒展的动作,延展肉体线条。
3、在外面直接购买的纱裙上自己动手添加羽毛等装饰,为了缓解过度反光。
4、不让照片显得平面,要在画面中突出空间感。寻找一个比较大的场地更为合适。并且注意画面的焦内焦外结合。
5、寻找合适的光线时间,来衬托容易过曝的纱裙,同时也让画面更多细节更丰富。
照片里出镜的模特,一个叫兮辞一个叫做小妃,妃是一名教孩子为主的舞蹈老师,兮辞小时候学过一段芭蕾。所以这一边练习一边跳一边拍摄的感觉显得更真实,妃给她纠正指导动作,而两个人就真的像进入了一个练功房。
请一起跟着照片回到当时那个静谧的下午,午后的阳光悄悄把裙子打亮,而女孩子轻轻转动的脚尖让时间也静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