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体与字形
(来自adobe爸爸http://blogs.adobe.com/CCJKType/2009/12/post.html)
字形:一个可辨认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特指某个字的形状。
字体:当一系列的字形具有某种统一风格时,就形成体的概念,可以用”字体”来描述,比如楷体,宋体,黑体。
字型: 该词源于铅字印刷,指具有同一基本设计字形图像的集合,在计算机领域特指字体文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库”。该词用于铅字印刷时,包含的基本信息有字形、字体、字模尺寸等,不同字模尺寸的相同字体,在铅字印刷领域被认为是不同的字型。而当表示为电脑字库时,包含的基本信息有字库格式、字符集标准、字形、字体。
2、宋体与黑体(衬线体与非衬线体)
常见的中文字体大致都可归到宋体和黑体阵营中,比如:
宋体
中国大陆多称此字体为“宋体”,但由于此字体盛行于明朝,台湾有宋体和明体两种说法,香港、澳门一般称明体,日本称为明朝体。
黑体
汉字的黑体是在现代印刷术传入东方后依据西文无衬线体中的黑体所创造的。由于汉字笔划多,小字黑体清晰度较差,所以一开始主要用于文章标题。但随著制字技术的精进,已有许多适用于正文的黑体字型。
常见的英文字体大致都可归到衬线体与非衬线体阵营中,比如:
衬线体
衬线体指的是文字的末端带有像爪子一样的装饰。据说是仿照过去雕刻活字版时可到的痕迹创作出来的传统字体,因此具有古典风格。最早可追溯到罗马时期的石刻。
无衬线体
相对于衬线体,无衬线体的笔画末端没有装饰,基本上文字使用的线宽固定。无衬线体始于1817年,20世纪早起开始受到前卫设计捍卫者的追捧。比起衬线体来,无衬线体更加清新活泼、有力度。
3、字体的选择和组合
中英文搭配使用,一般是宋体和衬线体、黑体和无衬线体的组合方案显得更加自然协调。
从文字的预期用途出发,应考虑文字是用于展示还是阅读。如果是用于展示,则字体的图形特质及其个性化特征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如果用于连续阅读,则应避开风格化特别显著地字体而应选择简单的字体。从要传达的主题和理念出发,如果是正式文字,衬线体比较适用;如果主题关乎技术,则精练的无衬线体会更好。
英文的斜体是单独设计的,而中文的斜体是常规状态强制倾斜,这样对字体的原本的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中文的斜体一定慎用。
4、笔画的粗细度
即使是设计造型相同也有笔画的粗细不同之分,这种线的粗细差别叫做“精细度”。
5、文字的构造
假想边框
汉字体基本是在称为“假想边框”的正方形框里调整平衡而设计出来的。汉字中的“假想边框”的大小等同于文字的磅值。不同字形根据其风格,所占边框的比例也有不同,例如同样都是100磅的字,宋体和黑体看起来不一般大。
什么是字的磅数?
“磅”在软件(ps、ai、word等)中用点或pt来表示,pt是point(点)的缩写,1pt=1/72英寸=0.3527毫米。那么100pt字,它的假想边框就是边长为35.27毫米的正方形。
为什么字间距为零,两字之间的距离不是零?
汉字是以假想边框为基准来设计的,编排文字的时候一般是把假想边框形成的正方形不留空袭地等距排列,这种排列方式成为“满排版”,也就是字间距为零。文字在设计的时候通常不会把笔画顶到假想边框的边线,所以字间距为零的时候,两个字之间的距离不是零。缩小间距的排列叫做“均等贴近”,增加间距的排列叫做“均等空白”。
为什么负的字间距好看一些?
汉字的字形设计,是先满足满排版竖排格式美观,因此横排的时候,文字之间看起来显得松散,宋体和黑体在设计时要比假想边框小一圈,所以使得文字之间的空隙更显得大,所以通常用缩小字间距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20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字间距。不同的字体,在字间距为零的时候,间距差别还是很大的,所以根据字体选择的不同,字间距需要重新调整。
6、文字的对齐方式
常见的有左对齐,水平居中对齐,右对齐,这是横向文字的对齐方式;纵向的有顶对齐,垂直居中对齐,底对齐;还有一个是文字两端对齐。
居中对齐的文章,版面中其他要素也要像版面的中央对齐,是一种使版面看起来更为稳定的对齐手法。
左对齐经常用于散文或诗歌等,行首堆砌成一条直线行尾会产生凹凸起伏的错落感。
右对齐由于行首参差不齐,所以不适合长篇排版。
两端对齐也被称为“强迫对齐”,它强制每行首位都对齐,看上去端正整齐。
7、不得不注意的标点
文字排版时,难免会遇到标点出现在行首或者行尾的情况,这种情况是不利于文字阅读的。为了防止这种情况,需要进行避首尾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