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人物:吴卓浩,同济大学工学学士,清华大学艺术系硕士,涉猎过互联网、移动、软件、游戏等不同领域。现任INWAY Design 创始人,2006年创立谷歌中国用户体验团队,2010年创立创新工场用户体验团队担任总监一职,2012年底创立 INWAY Design。
站酷网:首先,请用你觉得最恰当,也最容易让人理解的案例来解释“用户体验” 。
吴卓浩:iOS 7以前(2007-2013)的iPhone解锁设计,是要让从未接触过触屏的用户轻易学会按照现实生活的方式来操作一个虚拟产品:拟物化的按钮,按钮上向右指示的箭头,按钮右侧的说明文字,文字上从左向右出现的亮光。各种手段集于一身,共同构成了用户体验的经典三要素:有用,易用,美观。
ios-lock-screen
创新工场的办公桌面高度是78厘米,而不是通常市场上办公桌的75、76厘米。因为如今的办公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脑是常态,并且人们的身高差异也很大,而能够调节桌面高度的办公桌的售价会高达几千元甚至过万元,如何找到经济有效的办法,让不同身高的人都能够以更健康的方式工作就成为关键。我们经过试验,发现只要把桌面高度提高2、3厘米,就可以通过与椅面高度、电脑显示器高度相配合,达到接近最佳体验的效果。
创新工场办公室办公桌
站酷网:其实,生活中处处都会涉及到体验,可有些人却把它们忽略掉了,只有那些心思细腻的人才会主动关注这些体验,作为资深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者与实践者,你认为自己是个很细心的人吗?
吴卓浩:用户体验设计师需要有强烈的好奇心,更需要有追求最佳体验的心境。做用户体验,平时就要多观察,生活中的用户体验很多,我平时也会拍照记录,好的体验要继续在产品中延续下去,不好的体验就拿来做反面教材,引以为鉴。其实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用户体验,整个人的思考点就会不一样,久而久之会变得更加细心,也能发现那些鲜为人知的生活细节。
一样价格的西红柿,更愿意买这家的,因为我也『高兴』
日本高速公路路标简化文字形体以提高快速识别性
站酷网:大多数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不好的体验,但是“将就”却似乎成为一种常态,那怎么才能将这种“将就”转变成“讲究”?你有什么建议?
吴卓浩:我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可以将就;为了自己在意的人,为了自己将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工作,必须讲究。这就好像一个大厨,为自己吃饱饭,有时将就一下也没什么;但是要给别人做美食,就一定拿出100%、120%的劲头来。
站酷网:用户体验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你最开始接触它时,大家对这个词语的认知度可能更低,是什么契机让你接触到这个概念?有没有发生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吴卓浩:我是1998年在同济大学读大一的时候开始我的用户体验之旅的,那时候这个领域更多被称为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和HCI(Human-Computer Interface)。当时我和计算机系的几位牛人同学一起上好几门大课,一来二去成了朋友,就一起合作做软件。从学校的多媒体,国内第一个公共在线视频点播,到拍电影用的Motion Capture,做了好多好玩的事情。
我看的第一部真正用户体验方面的读物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本读物是微软为程序员编撰的Microsoft MSDN中的一章“Windows User Interface White Paper”,打印出来好像有500多页。因为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普及,网上资料也很少,能找到的相关书籍也极少。
2001年的时候总结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写了厚厚一本论文《GUI优化设计》。直到今天,我的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老师都还不时提起,说当时就是被我这本论文打动,收下我的。
站酷网:你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开始了对“用户体验”这个课题的研究,你还记得刚开始接触它时,它是什么样的状态吗?经过这么长时间,现在又有了怎样的变化?
吴卓浩:1998年我刚开始接触这个领域的时候,学习资料极少,也没有人交流。2002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甚至找不到相关工作。2004年开始,虽然UI设计师还被叫做美工,但是这个行业突然开始在国内火起来。2009年前后,大量中小公司开始设置相关的工作岗位。2013年前后,用户体验设计师或者UI设计师的工资开始和同级别的工程师持平甚至反超。2015年像凤凰卫视中文台《完全时尚手册》这样的节目都请我去做节目,讲用户体验。如今,承载着用户体验设计的移动端电子设备已经深入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中,这是科技进步、人类进化的体现。
吴卓浩开讲
站酷网:有判断力,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很重要,而有些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在毕业之后都不知道自己想朝什么方向发展,但是,你在大学期间,就为自己找到了事业的发展方向,你是怎么做选择的?能不能给大家分享一下,通过哪些方式和渠道能帮自己认清方向,做出正确选择?
吴卓浩:我选择用户体验这个领域真的是因为我喜欢这种把感性和理性结合在一起的创造过程,当时完全没想过以后的发展,本科毕业的时候甚至发现根本找不到相关的工作。
你很难预测以后的行业发展,在你所掌握的信息和阅历有限的时候更是这样;你也很难预测以后的职业发展,在好的行业不见得发展得好、在不好的行业也不见得就没有机会发展。而且每条职业道路走下去,都要经过很多年才可能有所建树,如果你不是真心喜欢,恐怕都坚持不下去。所以为什么不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从那里开始呢?找到自己真心喜欢的事情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多尝试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每次都全情投入,就能(才能)知道它是不是自己真心喜欢和适合的了。
站酷网:从谷歌到创新工场这类大企业,他们都有专门的人在从事“用户体验”设计,请问谷歌和创新工场的用户体验部门是如何工作的?
吴卓浩:谷歌的用户体验团队在2010年以前主要以公共平台资源的方式工作,即研发团队向用户体验团队申请资源,用户体验设计师在一段时间内加入该项目组工作。2010年以后谷歌的用户体验团队被打散融入到各个产品线,成为该研发部门的一份子。
创新工场的用户体验部门实际是个虚拟部门,我作为导师,帮助各个创业团队提升产品用户体验,并负责招聘、培养用户体验设计师和产品经理。这些用户体验设计师会直接加入各个创业公司,成为创业公司的一份子。我也会组织一些跨公司的用户体验社区活动,帮助大家提升专业能力以及社区向心力。
而具体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实际上在互联网公司中都大同小异。大公司中有更多规范流程和可供调用的平台资源,小公司则更灵活快速。
站酷网:用户体验设计需要不断的反馈与修正,经过长期实践,你认为哪种调研方式最有效?你认为,最有效的调研人群如何获得?
吴卓浩:传统的定性研究与现在的数据化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效果最好。与已经有丰富资料和实践的传统定性研究相比,现在的数据化定量研究、基于更加理性的数据进行设计则更值得推荐。
我在一次“基于数据的用户体验设计”演讲中说过,定量的统计无法取代定性的洞察。在对大量真实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时,需要仔细控制对比项。因为数据是中性的,数据的使用也理应是中性的,要正确的获取数据、正确的解读数据才是问题的关键,将流程分析与数据相结合会让结论更准确。而实践证明,真正的突破性创新根植于少数尖端用户,定量的统计无法完全取代定性的洞察。
站酷网:一般多大规模的公司会建立自己的用户体验部门,而小的互联网公司应该如何在自己的产品发展中更好地实践用户体验设计?产品发展的过程中,哪个环节是最需要用户体验设计的?
吴卓浩: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梳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把想法变成可演示、讨论、最终可开发实施的方案,并配合工程师完成开发。由此可见,第一,团队无分大小,只要进行产品创造的,都需要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但是小团队并不一定非要专职的设计师,而是团队中需要有人承担这样的职能。
事实上,在产品创造、迭代改进的整个过程中,用户体验设计/产品设计都是必须的,并且用户体验设计师介入的越早,对产品研发越好。
站酷网:国内对用户体验人才需求如何?我们有足够优秀的用户体验设计人才吗?
吴卓浩:国内对用户体验人才的需求连年增长,近年来由于创业公司的剧增,更是出现了用户体验人才稀缺的状况。但是在从业者数量急剧攀升的背后,用户体验人才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越发严重。很多进入这个领域的设计师,并不具备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感性+理性),或者并没做好准备去学习、成长、甚至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而只是因为工资待遇丰厚而被动进入这个领域。一方面行业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从业者能力不达标,这种虚假的行业繁荣现状对整个行业发展是弊大于利的。近几年是用户体验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这就需要每个从业者都要对自身能力、行业现状保持清醒的认知,更要有一份不忘初心的热情。
百度上搜索用户体验【2011-2015】
站酷网: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你认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的科技趋势将给用户体验设计带来巨变吗?
吴卓浩:可穿戴、虚拟现实将会给用户体验设计带来巨大的变化,因为他们推动了基础交互方式的变化,就犹如当年iPhone用触屏交互颠覆了实体按键交互一样。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就要拔腿紧跟。
站酷网:当下,国内用户体验的发展与国外有何区别?能不能为我们展望一下用户体验设计的前景?
吴卓浩:国内外的用户体验行业发展没有本质的区别,也已经没有明显的差距。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基于各国各地区本土生活方式而产生的产品设计和创新正在成为主流,而不再是简单的Copy-to-China。这也是用户体验设计在产品甚至商业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的好机会。
自拍——百度Google比较【2011-2015】
站酷网:为什么会选择从名企出来创业?INWAY寄托着你什么梦想?
吴卓浩:我是个一直在折腾,一直在“创”的人:)大学期间和毕业后就在和朋友一起创业(那时候还不流行叫创业),2006年创立Google中国用户体验团队(Google在美国以外的第一个用户体验团队),2010年创立创新工场用户体验团队,2012年创立INWAY Design,2014年联合创立方橙科技。作为一个喜欢折腾喜欢创造的人,从名企里走出来并不奇怪,我希望自己能在每个阶段都有所收获,折腾出更多价值。
INWAY就像一个实验室,聚集有理想的设计人,创造出更多有趣、有意义的事物。我的梦想就是和更多的设计人一起成长,让自己和他们一起成为能够领导科技公司的综合型人才。
站酷网:从2006年创立谷歌中国用户体验团队到2010年创立创新工场用户体验团队,再到INWAY Design,由企业员工到创业者,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吴卓浩: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感受到,设计是单纯而幸福的。但是必须有人把设计变为可持续的商业,才能让这单纯的幸福持续下去,让设计真正发挥出价值,去帮助和影响更多的人,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
站酷网:您对站酷网是怎么看的?对年轻的设计师朋友有什么期望和建议?
吴卓浩:每一个坚持创造价值的人和公司都值得尊敬,站酷就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设计界非常重要的一员。对年轻的设计师朋友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珍惜机会,不忘初心。